2022年08月09日

“微治理”推动基层善治 助力兰州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全省要在社会治理效能达到新的水平。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推动党建引领,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驻守,不断把党的工作向基层延伸、在“末端”落实是重中之重。在兰州市几轮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全市干部闻令而动,迅速驻守基层,投入到社区治理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城市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统揽和引领作用。

织密“小网格”,融入百姓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驻守社区的重要作用。将驻守党员干部逐一编入社区网格中,兼职社区网格员。应选派年轻有为的班子成员担任总指挥、指导员和总组长,加强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联系指导。采取“悬挂党旗”、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形式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的监督,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做到“沉下来,扑下身,安下心”,避免出现打卡式“填表走人”。并定期开展暗访督查,通报点到单位、点到人,倒逼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建立市“四大家”领导驻守社区工作联系点机制,确保每一个主城区社区至少常驻1名负责联系指导的领导,常态化到所联系的社区调研指导工作。要求融进去更要留下来。推广构建“社区—小区物业—网格员—楼管长”四级网格体系,以“四级网格”和“码上反映”为载体,发挥“社工委”机制和平台优势,强化网格化管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势,注重留下党员先锋形象、留下服务品牌、留下工作机制,激发驻守工作持续有效发力。

建强“小阵地”,架起连心桥。持续把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城乡街道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建、管、用”并举。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持续推行“小兰帮办”服务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打造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平台,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持续强化“党派我来服务”的理念,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15分钟服务圈”,心贴心为群众排解困难,逐步配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搭建共治连心桥。由小区党支部主导,定期召开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小区“圆桌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协商解决困难问题,形成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小区工作凝聚力、向心力。

圆梦“小心愿”,服务大民生。注重倾听和收集社情民意,充分发挥驻守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在困难群体中征集“小心愿”,按照轻重缓急、内容时限等进行分门别类,组织驻守党员干部采取上门慰问、志愿服务、心理辅导、组织文娱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圆梦”。充分调动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建立社区贫困人员信息档案,建立“随时帮”制度,定期“敲门上户”,将服务送上门。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承担各类应急突发任务,以有效应对日后新发疫情应急,打造一支永不撤防的小区工作队,推进党的“神经末梢”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全覆盖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在小区(网格)楼栋扎根。在职党员干部可在社区担任楼管长或担任小区业委会成员,如此,能更加有效激发群众“面对面”的参与热情,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造血”,力促社区建设向人民期盼、稳定和谐迈出新步伐。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我们应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治理,应始终以党建领航,提升服务质量,扎根群众、贴近群众需求,将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值为目标,开拓社区治理创新新局面。兰州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将基层党建的工作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与动力,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而未来五年,我们更将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为实践路径,以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全面进行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协商民主模式,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构建“一核多元”、党建引领的基层协商民主模式,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切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为推动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讲师)

梁田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