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秋访齐寿山

著名书法家 杜廷楹题匾

每到秋语微澜的时节,山里风轻云淡,恬静安然,约三五同事,在学生放学归家的黄昏,去齐寿山走走看看。

沿着村子里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山上去,山路陡峭,蜿蜒而行,两旁的树木花草都已凋谢,不免有些凄凉。山林里的油松和落叶松变换着色彩,浅绿色、橙黄色、焦黄、红色……不同颜色的树叶,诠释着季节的变迁。走进山林深处,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嚷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有的是清脆悦耳的鸟鸣和风儿的呼啸交织而成的交响乐,美妙极了!

到达山顶,地势渐渐平坦,放眼望去,漫山红绿相间,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好像人在油画中游走一般,太惊艳,太震撼了!感动大自然馈赠这么美丽的色彩。山里的秋色,真是太美了!技术再好的摄影师也拍不出它真实的美,感叹人在大自然跟前,永远只能做个膜拜者。

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的味道,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在秋天的山林里充满了勃勃生机,秋风拂过,凋零的叶,枯黄的草相依相偎,看上去是那么深情,那一簇簇黄,那一抹抹红,早已遗忘了凄凉,如燃烧的火,各自努力绽放。

暮色低垂,沿着通幽曲径,忽闻诵经声,风马回荡山谷,已近庙宇。高大雄伟的山门,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青瓦覆顶,彩绘金饰,描龙塑凤。两边门楼对称,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八卦悬顶,四角飞翘,门额悬挂有金字黑匾一幅,上书“慧福寺”三字,字迹苍劲有力,浑朴厚重。

这是一座修建于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后历尽沧桑,近代建于民国二十八年,上世纪中叶毁于一旦,为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于1989年重建。寺内现存佛四尊,一尊为北魏石雕佛,一尊为唐代指天指地铜佛,一尊为明代陕西巩昌府徽州大门里中川庙峪沟的信士胡鼎供献的石雕佛像(铭文记载雕刻佛像四尊三尊失佚),一尊为清代铜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齐寿山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据史料记载,为轩辕黄帝出生地,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纬书》、《山海经》、《尚书·禺贡》、《水经注》、《秦州志》和《甘肃通志》、《天水县志》、《辞海》等,都对齐寿山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有明确记载,曾留下东汉人班固、郑玄、桑钦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等著名学者的足迹,也曾留下胡缵宗及蒋延锡、范振绪等多位名人的翰墨,传说中唐高祖李渊先祖“逐鹿知机”的神话故事,更给齐寿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进入山门,殿内正面有大肚佛弥勒,袒胸露怀,笑迎四海八方游客。两旁站着怒目狰狞各执兵器,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后站有玉貌金甲的护法韦陀,神态庄严,威风凛凛。正门上悬挂一匾额,上书“三江镇岳”几个大字,落款是著名书法家杜廷楹,其笔力遒劲,俊迈豪放,气势磅礴。

穿过西殿,来到正殿,院内建筑高大宏伟,金碧辉煌,庄重肃穆。院中央塔炉四立,“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宏伟壮观的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殿内供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像。大殿北面为“三霄殿”,土砖黛瓦,起脊瓦兽,古朴庄重。殿内供奉着三霄娘娘,头插鲜花,身披风衣,体态俊雅,慈祥而庄重。南面为“菩萨殿”,殿内正中有坐着大象的如来佛祖,螺发肉髻,双耳垂肩,身披袈裟,神态安详。

住持在焚香,不时和我们浅谈两语。顷刻,夕阳斜照西山,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再远处的山被薄雾笼罩,袅袅炊烟升起,万家灯火点亮,一切都温柔了。风是,山是,夕阳也是。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山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也该朝着弯曲的小路返回,古老的建筑散落深山坳谷之中,高山古刹,显得格外深邃壮丽。古寺梵香,香烟袅袅,钟磬声声,丛林中悠扬传出,颇有隐隐仙风。身在其中,仿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

□张亚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