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2日

一碗兰州牛肉面

朋友,你吃过兰州牛肉面吗?

它是我家乡甘肃的一种面食。兰州牛肉面,又称“清汤牛肉面”,是兰州地区广受人们青睐的清真风味小吃。凡是到过金城兰州的朋友,应该对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牛肉面馆不陌生,对兰州人钟爱牛肉面而印象深刻吧。是的,牛肉面对于兰州市民,如同川菜、火锅之于四川人,炸酱面之于老北京,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天气好时,人们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直奔家附近的大小面馆,来碗牛肉面,或坐下来吃,或蹲在店门口吃,或站在道牙子上吃,呼儿嘿哟的。那场面,蔚为壮观,令外地人惊讶不已。

兰州牛肉面,其起源可追溯到清嘉庆年间(1799年),甘肃东乡族人马六七从河南学得面食手艺并将其带入兰州,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西北戈壁滩上一种野生植物蓬蓬草所烧制的蓬灰和面发酵而成(蓬灰是将蓬蓬草充分燃烧后取得的灰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就是在和面制作面条时,加入适量蓬灰水,使面团更具韧性和弹性,且不易断裂。这种融合了大自然馈赠之物的面条,健康卫生,具有独特的口感,即使现代工业生产的食用碱也无法替代。它劲道又柔韧,甩得开,随便拉,粗细由人,花样繁多,出锅后佐以牛肉汤料等,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之特色。一清,曰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几种颜色,各是各,泾渭分明。那一个个称得上花儿演唱高手的少年郎,摇身一变“玩面”的行家里手,走进尘世的浮光中,在水汽弥漫的氤氲里,大显身手,揉面、拉面、勾面、甩面、捞面,加料……动作麻利,技术娴熟,一气呵成,让每一位食客直呼过瘾。最粗者二指宽,最细者如发丝,完全根据食客所需。你听吧,单是这些名字,就足以勾起你七肚八腹的食欲:毛细、细的、二细、三细、二柱子、荞麦棱、大宽、中宽、皮带宽、韭叶……

我最早知道牛肉面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喜欢流浪的我成了辍学少年,跑到省城兰州西固区国营兰化公司厂区打工,一帮年龄相仿的少年,在几位兰化老职工手把手指教下,学干“技术活”,每天围着一口露天大池子,提炼一种化工制剂的原材料,工资每月90元。因刚开始伙食没着落,不能去厂区食堂解决吃饭问题,于是下了班工友相约一道去外边下馆子——炒菜有些贵,偶尔“打牙祭”还可以,多的时候吃牛肉面。那时,一碗牛肉面3毛5,另需1.5两粮票。而随后几十年间,同样一碗牛大,价格从3毛5一路涨至5毛、7毛、1元……一直到现在的8元左右,当然早就不要粮票了。记得那时常去西固钟家河一名为“农青菜馆”的馆子吃牛肉面,付了钱和粮票后去窗口等着端,看着别人碗中浓郁的汤汁、鲜嫩的牛肉、可人的香菜,馋涎欲滴,终于轮到自己,取了面小心翼翼端回座位,也不顾烫嘴,一阵呼呼啦啦,吃完了摸摸肚子,还是觉得不饱。然而口袋空空,只好委屈了正在发育的身体和胃……如今,自己离开故乡已30余载,历经半世沧桑,基本上衣食无忧,但当年的牛肉面味道依然挥之难去,清晰可闻,那应该是世上最好吃的面条吧。但不知钟家河大街上那家“农青菜馆”是否还在?

这么多年过去,自己吃过许多宴席,也去过不少地方,但始终忘不了甘肃老家,忘不了家乡一口牛肉面。有时在外地出差,天数多了,四处打问哪里有兰州拉面馆,不管多远,辗转而去,美美地吃上一顿,兴尽而归,便觉得这地方没有白来。其实我也知道,天南地北,这些所谓的“兰州拉面”跟兰州没有任何关系,大多是青海或临夏老乡开的面馆子,并且,多作了改良,以迎合当地人的口味。甘肃和青海,同属西北地区,风俗习惯相近,但其风味不同,还是有差异的。而兰州牛肉面,才是地道家乡味儿。吃不到正宗的,那就退而求其次,聊解口腹之欲、思乡之情。

等到真正可以回老家,到了兰州地面下了火车刚好是清早间,出得站来,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一路狂奔,尽管归心似箭,恨不能立即飞到父母亲人身边,但却禁不住美食诱惑,此时也不怕误点赶不上发往县城的长途车了,急急猴猴,在车站附近找一馆子,先咥它一顿牛肉面再说,面下了肚,汤汤水水也不剩,只觉得心里面熨帖、踏实,什么“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来就来吧。

这些年,关山遥迢,山环水绕,除了亲人,故乡总有一些事物让我牵挂,叫我惦记,难以忘怀,恰如故乡的黄河,终是难舍这一碗充满浓浓乡愁味的牛肉面啊!每每踏上故乡的土地,牛肉面为我接风,离开故乡返程,牛肉面又为我壮行……我曾在一首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一脚踏进故乡

一碗牛肉面翻江倒海

一口黄河水能把人灌饱

乡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叫人上头

这些年,无处盛放的乡愁啊,全都寄托在念念不忘的牛肉面里,每当形影相吊、奔波在外,内心莫名涌上想吃一口牛肉面的渴念时,我知道,自己这是思念故乡了,顿时,一种熟悉的味道,萦绕在鼻端,舌尖,喉管,心头,袭遍全身……于是兴冲冲四下找寻“藏”在某个角落的兰州拉面馆,如同向着故乡的方向奔赴而去。

是的,总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充盈着故乡才有的气息和味道,无冬无夏,不早不晚,等着远方游子归来!

□张有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