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第一期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市委提出要做强“大党建”、做好“大发展”、做实“大治理”、做优“大服务”的四个方面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达成实效,光靠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善于运用“统”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引领汇聚治理资源,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把驻辖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纳入进来,大力扩充志愿者队伍、积极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新组织等实践,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坚持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凝聚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
一要打造过硬的“头雁”队伍。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做好基层治理,人才至关重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现在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对基层党组织的“头雁”们来说责任重、担子沉、任务多、要求高。必须按照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要求,大力选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强的干部。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优选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头雁”队伍,让“头雁”带领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四下基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难题、矛盾面前冲锋陷阵,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党对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基层社会治理,最重要、最艰难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而社区往往资源不足,能力有限,所以在现实中会出现因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未得满足而引发的矛盾。公共事务问题复杂多样,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独自应对,必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调配合才能最终形成善治的局面。必须将社会的“能动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将合适的主体统筹到合适的位置上,引导到参与社会治理中来。组织动员民政、卫健、司法等部门和辖区各单位、各行业党组织,有效统筹各方资源运行,促进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提供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以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为基层治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有效解决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和居民的具体困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能力。
三要大力扩充志愿服务队伍。要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探索可持续的党员干部下沉机制,形成平时有效、关键时刻有力的常态化服务模式,为基层治理增强人力支撑,最大程度发挥这支力量的作用。要汇聚社区“达人”“能人”“热心人”,组织动员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社会治理。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公益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者和不断精细化的社会服务需求连接起来,在文化宣传、生活服务、艺术指导等方面满足居民需求,不断丰富基层治理的形式。
四要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杂矛盾多,仅靠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党领导基层治理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要最广泛地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协商共治激发治理效能,要避免“党员干部干、群众站着看”等现象,让大家一起干、商量着办。要成立党领导下的专门的社区治理议事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鼓励、帮助、指导居民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各类特色活动团队等自治组织,以自治为基,加强和规范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搭建基层议事平台,畅通渠道,多方联结,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建立民意征集、定期协商、联动办理、监督反馈等制度,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发现矛盾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感情融洽在基层。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依靠群众协商提升决策水平、依靠群众组织提高动员能力,推动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治理过程,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人民福祉作为着眼点,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才能筑牢根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真正做到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开创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赵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