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兰州新区的建设项目正受益于这种高效能的服务,才得以快速建成投产。”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讲出了在兰投资者的心声。有优势、有能力、有活力……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兰州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忘软实力的提升。利用平台延展产业链、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兰州在用好用活各类对外开放平台上,可圈可点。
高效能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
通道与平台,让兰州快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格局中,而兰州也从内陆型经济悄然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产业链发展便是佐证。
“滴滴浓香来自粮源匠心压榨”。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亚麻籽油香气四溢。
作为国际亚麻籽综合加工示范基地的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2021年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22年10月开始试生产运行,今年3月正式投产。目前,每天能够消耗170多吨原料,产油60多吨,销往全国各地。
“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主要是基于这里的保税和优惠政策。”据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全财介绍,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能够节省成本资金获得原料投入生产。原料在进入第一口岸时无须缴纳关税,采取“通关一体化”的方式将原料直接发往保税区,生产完成后再进行缴税,综合税率节省近20%。另一方面,政府会对企业进行外贸补贴,减少库房租赁费,扶持产业投入生产。
据悉,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各个企业所需原料进口渠道畅通,不会出现断供的现象,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加工需求。“我们的原料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目前我们有足够的原料,也不愁销路,形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亚麻籽油主要供往益海嘉里,油渣形成的亚麻籽饼卖给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和饲料厂。”马全财说,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提供的便利条件下,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目前生产已达到预期程度,后期会考虑进行扩建,扩大生产规模。
高大的油脂储罐、小麦筒仓、机械楼排列在一起,食用油灌装生产线、面粉加工生产线等设备有序布设。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绿色的地板上一尘不染,工人们正在岗位上忙碌着。
“兰州新区管委会对于企业的服务十分贴心,我们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和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不来即享’等服务。我们在兰州新区的建设项目正受益于这种高效能的服务,才得以快速建成投产。”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区位优势明显也是我们选择兰州新区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开展粮油以及农产品进口贸易活动。公司生产所需的印度尼西亚起酥油就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抵兰州新区,货量从最初的每月50吨至60吨增长到现在的每月500吨左右。如今,该公司正积极开拓市场,货物进口量也在逐步增加,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亚麻籽正源源不断运抵兰州新区加工后输送至周边区域。“公司对在兰州新区发展十分有信心,我们将充分利用‘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打造中亚农产品加工中心、分拨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粮油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立足优势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紧盯国家赋予“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充分发挥兰州新区座中六联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打造空港、陆港和综保区“三位一体”对外开放平台。先后开通至中亚、南亚、欧洲的运输通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常态化运行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通达范围遍及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印度、老挝、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一区两港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甘肃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专业化工)等功能性平台。
“兰州新区坚持先行先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平台功能持续发挥,口岸经济稳步增长,综合保税区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甘肃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专业化工)。目前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制造、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集群,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据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周世龙介绍,通过“平台+通道+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深化综保区、空港、陆港“区港联动”一体化发展,积极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制度,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航空口岸开通了17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展热带水果、植物种苗、日用百货等进出口业务;铁路口岸中欧、中亚、中老、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发运粮油、木材、铁矿粉、机械设备等班列;综合保税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木材加工、保税仓储分拨、委托加工等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正在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目前兰州新区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进出口贸易额从2015年的不足4000万元迈上了80亿元台阶,大平台、大通道、大产业、大合作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全省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首发至今,兰州新区铁路口岸累计到发国际货运班列835列,今年1-8月到发175列、同比增长22.38%;相继开通17个国际货运航点,2023年新开辟至莫斯科、新西伯利亚、阿拉木图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和鄂州国内全货机航线。首次发运数字化“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班列,开辟“兰州—印度孟买”陆海多式联运南亚班列新线路。物流通道日益畅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兰州新区外贸额从2015年底的不足4000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84亿元。
内外兼修用活用好各类开放平台
说到软实力的提升,就不得不说兰州各类开放交流平台的作用。近年来,省、市各类节会平台的交流合作功能日益凸显,如兰洽会、百家党媒看兰州等交流平台的搭建与成效,加上兰州城市在生态、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吸引海内外媒体加大了对兰州的关注与交流,兰州在加快内外兼修的道路上渐行渐稳。
“第二十九届兰洽会在举办专题论坛的同时,搭设15个甘肃特色优势产业专业展馆,更好服务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本届兰洽会共有1600余家境内外企业参展,近20万人次参观展馆,现场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最新成果。”这是兰洽会成果通报新闻发布会上的总结。兰洽会自1993年举办以来,每年一届,展会规模和水平每届都有新提高,成为甘肃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二十九届兰洽会采取省直行业部门与市州共建、线上线下同步展览的方式,创新搭建15个甘肃特色优势产业专业展馆,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展示我省优势产业、拳头产品,努力向境内外客商推介“甘肃制造”品牌。
“兰州将黄河打造为城市客厅、融入百姓日常,在惬意的闲适生活中彰显了市民的幸福感。”“荒漠起新城,处处皆风景。兰州新区的发展历程,是‘工业兰州’发展史的一个剪影。”“从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兰州市委、市政府在专精特新上功夫下得深,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两地来说,如何进一步保护民族性地域文化,如何推动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是一个共同课题。”……今年7月,“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兰州圆满举办。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在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全方位的“探访”中领略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雄浑壮美,对生态兰州、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的建设不吝赞美之辞。
鉴于兰州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国内外多家媒体前来兰州进行采访。而兰州,用自己独有的黄河文化、重要的区位优势、精致的城市管理向来访者呈现出一个古老且活力满满的城市形象。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全市各方的努力——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快旅游提质增效、提供有温度的城市管理……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对外形象代表,他们凝聚出的力量与细节让兰州赢得了掌声。“在来兰州之前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兰州,去触摸、去感受、去体会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时,内心还是被深深的震动了,也深深地爱上了这座有着2700年历史和无限未来的城市。我们感受到了非同凡响的兰州速度和发展脉搏。在兰州每一处采访,都让我们觉得这座城市是古老的,但又是年轻的,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中,体现出了内陆开放前沿的实力担当,活力迸发,生机盎然。”北海日报社采访团一行人在兰州专访时,北海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周承雪的这番话表达了对兰州的认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蒋凌 见习记者 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