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1日

科技赋能 智慧交管最给力

李泉

吴超华

肖忠斌

李诚

综合交通是经济的“大动脉”和发展的“先行官”。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兰州如何抓住强省会行动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加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使得城市“动脉”更通畅,市民出行更便捷?近日,记者走访了业内部分专家和学者,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就兰州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合力构建外通内畅高效便捷的大兰州交通体系

——访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泉

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治堵”已然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面向未来,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构建外通内畅、高效便捷的大兰州现代化交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管并举,聚力构建一体化、高效率、多元化的交通服务体系。通过部门间协同联动,推动城市规划、公安、综合执法、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合发力、齐抓共管,不断推进交通配套基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居民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要着力加强“智慧交通”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企业运营平台、公共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地铁、公交、出租、网约车和其他非机动车的运营数据资源,实现电子监控、交通执法、运营监测、智能调度、信息数字服务等集成功能,为强化交通秩序整治和市民出行提供全方位、可感知、实时准确的服务保障。

进一步优化道路资源。最大可能地为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方式出行的居民提供非机动车空间、人行空间等安全通道,引导市民优先选择“公交+慢行”出行,以此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为畅行兰州增活力、添动力、加速度。

“巩固拓展城市治堵成果,确保兰州出行便捷畅通,不仅需要寻求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创新举措,必须更好破解‘停车难’问题。”李泉建议,对于公共区域(如广场、绿地、操场、人防工程等),在地上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依法向地下空间挖潜,适时建设智能地下车库;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等自有停车用地,可进行平面停车设施立体化改造,对原有停车用地进行再开发,建设立体机械停车库;对商用出让用地,可增配停车指标,建设“商业+停车”综合体。此外,可通过用地审批、差异化规费收取、商业配建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停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兰州智慧交通能力和交通综合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赋能交通治理 综合施策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访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吴超华

对于导致兰州交通拥堵的原因,吴超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分析。他认为,首先,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非常高,城关区内部居住和岗位聚集,交通需求很大;其次,外围逐步形成安宁、九州等多个居住集中地,城关区上班的居民带来潮汐性交通压力,二者叠加,交通需求整体加大。同时,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老城区形成早,很多道路条件受限,加之建筑密集,难以增加道路空间。如大家熟悉的小西湖片区,受黄河、山脉、铁路布局等因素影响,形成“蜂腰”,对于兰州带状城市的地形特点,相当于在中间位置形成“瓶颈”,也成为造成拥堵的一大因素。

“目前,充分利用好现有道路资源尤为重要。针对学校、医院、商区等易堵区域,可结合大数据调查分析,直面问题,突出重点,要远近结合,一点一策,做好综合改善方案,并通过待行区、待转区、潮汐车道等微创新措施,利用智慧手段,充分挖掘拥堵热点区域道路的服务能力缓解交通压力。”吴超华建议道。

公共交通是兰州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高效率交通运输方式能够占用更少的空间服务更多市民,分担拥堵压力方面。他建议,兰州市应持续做好“六位一体”中的公交优先。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如利用大数据识别需求,设置一些轨道接驳的微循环线路,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方便市民乘坐地铁出行;针对拥堵问题突出的公交走廊和站点进行提升,善用公交专用道提升公交在通行效率,通过港湾化、分站台等方式提升公交停靠站点通行效率。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规划、交通、交警、住建等多部门综合施策。”吴超华表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利用停车问题治理,挖潜停车位、停车收费调节及停车预约等综合手段“以静制动”,解决乱停放等带来的拥堵问题;还可通过智慧交通赋能交通治理,利用智慧信号管控平台优化信号灯配时,提升交叉口的服务能力等。

优化城市路网 提升城市内部交通畅通水平

——访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院西北分院院长肖忠斌

“目前主城区已建成道路538条760公里,建成跨黄河桥梁13座,路网密度为6.33km/km2,人均道路面积9.3㎡,基本形成‘东西向为骨干、南北向为辅助’的城市路网格局。”在谈到兰州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时,肖忠斌说,目前,兰州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成率不高、路网密度较低;受黄河阻断、铁路分隔、资金不足、拆迁难等因素影响,造成主城区断头路、瓶颈路较多,使得城市路网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畅;部分车辆路侧停放,严重占用道路资源,这些因素的叠加加剧了交通拥堵。

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提升城市能级?肖忠斌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兰州市要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形态,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强化对外联通能力,提升城市内部交通畅通循环水平,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

具体来说,要完善路网功能,强化路网衔接转换,拓展城市出入通道,构建形成“三廊五轴”城市路网形态,提升通行和路网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内部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构建“七横十五纵”城市骨架路网布局,持续推进主城区与外围新城通道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实现交通畅行。

优化交通组织,高效分配道路时空资源,均衡路网车流,最大限度挖掘道路通行潜力。充分利用区域路网资源条件,从系统角度对节点、道路、片区进行精细化治理,通过联动调整,做好交通需求和供给的时空均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提升公交服务,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谋划轨道交通线网,强化东西向主城四区联系,加强对北山组团覆盖,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城乡公交等其他方式融合发展,构建“六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居民从“个体出行”向“公交出行”转变,缓解交通压力。

整合停车资源,通过平台统筹、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强化管理,差异化施策,多元化优化停车泊位供给,依托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加强调控,保持区域动静态交通平衡,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减少道路资源占用,缓解道路拥堵。

科技赋能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访甘肃政法大学教师李诚

谈及兰州城市交通的现状时,李诚说,兰州受地形地貌复杂影响,城市交通主干道东西延伸受限,南北方向交通不畅,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地铁线路覆盖面小等问题造成了交通拥堵,同时城市内部的交通节点连接不够紧密,影响了交通的流畅性。

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人民群众出行的“难点”“痛点”“堵点”呢?

“兰州正在加大交通建设力度,而建设智慧交通在改善兰州交通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李诚认为,兰州要全面开展道路智慧化改造,用先进智能产品对传统落后道路设施实行有序替换,开展交通体系基础布局,打造城市“智慧交通”大脑。以数据驱动、智慧赋能、转型升级、数实融合等思维,建设智慧交通,用科技赋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具体而言,要加快大数据融合应用,整合全市交通数字技术运用;建立和完善交通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交通综合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交通道路动态信息共享;重点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业,推进畅行和文明驾驶技术应用。

同时,他认为,缓解交通拥堵也要从通行方式、道路设计和错峰上下班等方面发力。加大对公共交通投入,扩大地铁线路覆盖面,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吸引更多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同时倡导绿色出行,鼓励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降低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对企事业单位较为密集的区域,交通部门可以发出倡议,部分企事业单位早晚错峰上下班,避开拥堵时段。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上,做好中长期道路修建规划,坚持重点突破,逐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马艳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