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7日

推进“双碳”工作 共筑美好未来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就是要统筹协调安排,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党员干部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认真落实“双碳”工作的相关指标;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推进“双碳”工作,重点行业全面绿色转型是引领。推进“双碳”工作,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防止出现“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十四五”时期,我国应优先选择电力、钢铁、水泥等管理基础条件好、已纳入或即将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实施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根据行业达峰形势和路径,采用排放绩效、强度、基准线等方法,将行业排放总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强化企业主体减排责任,加快形成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行业结构转型和绿色升级。

推进“双碳”工作,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坚持“横向多种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原则,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和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必须把握好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储能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统筹好全国新能源资源的分布特性,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克服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等缺点。

推进“双碳”工作,绿色低碳科技是支撑。解决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是科技支撑“双碳”工作的着力点,要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上下大功夫,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要补上平均弃风、弃光率较高和新能源使用效率总体偏低这一储能技术方面的短板。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是科技支撑“双碳”工作的突破口,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推进“双碳”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国际合作上讲,碳中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推进“双碳”工作,要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要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积极参与到全球绿色技术研发布局中。从政府的角度讲,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碳定价机制。从社会角度讲,实现“双碳”目标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从个人的角度讲,实现“双碳”目标同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从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粒米,垃圾分类投放等点点滴滴做起,做“双碳”推进工作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教授 于金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