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由《西游记》中的“修行”浅谈个人成长

年少初读西游,认为西游是打怪升级,积满学分;求得真经。青年复读;发现那些形色荒诞的怪事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针砭时弊。不惑之年再读;有感发现西游讲的是修心养性,是讲一颗心温良恭俭让的过程。

《西游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鲁迅、胡适等人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即是章回小说 《西游记》作者。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去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信念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坚守,一念放手。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子变成妖精等,师徒四人都有惊无险的顺利渡过难关,而便就在战斗能力较弱的白骨精中,师徒四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因为这个妖怪,孙悟空第一次被赶走,而当孙悟空一听到师傅有危急时,毅然决然的回来。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诺言与责任。它知道师傅一旦离开了它,几乎是寸步难行。虽然它只是一只顽猴,但在取经的路上,一路修行,一路领悟,不管它多么渴望自由,对唐僧的承诺和对信念的坚定——矢志不移。

一念坚守直至取得真经,它必会竭尽一切。这就是修心的过程。

凡事求真笃行,人心向善。天必佑之、众必敬之、心必宽之。

“心猿”“意马”大家都知道,心猿指的是孙悟空,意马指的是小白龙。在汉语意思里,心猿意马形容人心浮躁不定,杂乱无章。而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白龙马都曾心性不定、狂妄不羁。就像人的意志力起初都像顽猴、野马一样,桀骜不驯,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晨兢夕厉,择善而从,才能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就能到达西天。于是,唐僧给心猿套上了紧箍咒,给意马拴了缰绳,将他们改邪归正。“紧箍咒”和“缰绳”就是指人的坚韧、善良、恭敬、和忍让。

师徒四人锁心猿;收意马,不畏艰险,持正念,降心魔,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就是养性的过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魔,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克服挫折,自我和解,知行合一的过程。取经就是一个修心历炼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作者所说“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教师 吴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