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0日

秋风吹 雁南飞

秋风阵阵,大雁南飞。我喜欢清凉的秋分,也喜欢不畏艰险长途飞行的大雁。

大雁,又称鸿雁,它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风节令之后,它们从南方飞到北方,产卵孵化,繁育后代;秋风过后,又携家带口,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秋风、大雁,这是自然界里气候物象唯美的结合。

我第一次看见大雁南飞,大约是六岁那年秋天。一个下午,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咕嘎——咕嘎!”地叫着,从天空经过。我和几个小伙伴拍手唱着儿歌“雁,雁,成犁铧,糜子黄了吃疙瘩(糜面做成的球状食物)。疙瘩甜,疙瘩香,娃娃吃了快快长......”我沉浸在雁南飞的美好景象里,但想的更多的是能尽快吃到香甜美味的糜面疙瘩。

第一次读到秋雁的文字,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秋天来啦,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课文,把我带到了秋天、秋风、秋雁的美好景物中。我想到,高飞的大雁,应该是离太阳最近的鸟儿。在天空,它们一边飞翔,一边接受阳光的温暖,也许一点也感觉不到秋风和高空的寒冷。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两个有关大雁的故事。第一个是: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流放北海牧羊,他不畏强暴,持节不屈,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多年之后,汉匈和亲,但单于仍不放苏武归汉。和苏武一起出使的常慧,向汉使密告了苏武的情况,并定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帝猎得一雁,足绑书信一封,信中说,苏武在北方沼泽牧羊”。单于听了,只得让苏武回归汉朝。第二个是:唐朝宰相王允的女儿王宝钏,不顾父母劝阻,下嫁贫民薛平贵,平贵入伍出征,宝钏矢志不移,苦守寒窑十八年。一天,她在野外挖野菜,听到长空雁叫,思夫之情油然而起,她请大雁为夫捎书,大雁竟欣然同意。情急中,她撕下罗裙一块,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盼夫早归的家书,让大雁捎去。这两篇故事,令我更喜欢大雁,也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王宝钏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从而,也知道了“鸿雁传书”的由来。

最早读到秋风的诗句,是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还聚散,寒鸦栖复惊。”这首《秋风词》的后两句,给我了萧杀、悲凉的感觉,叫人畅快不起来。读初中时,我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狂“风怒号”,卷走了诗人屋顶的“三重茅”草。茅草飞过涴花溪,有的落在了对岸,有的飘落水塘,有的被顽童抱走——悲凉之地,悲凉秋境。诗人处在“唇焦口燥呼不得”“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的无奈、伤感中,却在悲情中产生飘然之象,失落中长出超然情怀,迸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惊世感叹,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至高无尚人性光辉和至美至爱的人文境界。杜甫“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渴望天下大众美好的崇高心灵,令我叹为观止。他的这种心灵境界,在他写的《秋述》、《秋兴八首》、《登高》中,均有表现。他在艰难苦恨之中,繁霜染鬓,在贫困潦倒之际,忧国忧民,成为我永远的敬仰。

秋风雁鸣,回荡在诗人墨客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诗词灿烂的云霄。秋风秋雁的特色文化,散发着永久不灭的艺术魅力。那些美好的故事和铿锵的诗情韵律,提高了我的认知能力,也不时无刻地锻打、铸造着我的思想灵魂。

□赵智远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