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7日

专家学者眼中的白兰瓜

心无旁骛的“农民科学家”

——同事马学军眼里的程鸿博士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学军是程鸿博士的大学同学、同事,曾经也从事过西甜瓜育种工作。在马学军看来,程鸿之所以能够成功选育白兰瓜,是因为他持之以恒、心无旁骛的科研精神。程鸿博士成功找回正宗白兰瓜的种子,并克服困难将其从美国引入国内,并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他长年累月从各种渠道收集种质的回报。

近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甜瓜分子育种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解析了甜瓜成熟过程中的糖酸代谢物和基因调控网络,为培育优质甜瓜品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该论文影响因子达到5.753,也取得了我省甜瓜分子育种的重大突破。

作为曾经从事过甜瓜育种研究的同行,马学军谈到程鸿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我省以前也有从事甜瓜育种的科研团队,最后只有程鸿坚持了下来,并做出了成果。”马学军说。

程鸿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博士,跟着导师做甜瓜抗白粉病研究。2009年回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程鸿博士选定研究方向,开始了长达13年的甜瓜分子育种研究。

“我们做农业科学研究的人被戏称为‘农民科学家’,要像农民一样俯下身子,起早贪黑在大田里劳作,还得耐得住基地温室里的高温。”马学军说,甜瓜的花朵在葫芦科的瓜里面是最小的,授粉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每年授粉时节,程鸿博士都要五六点下大田,拿着小镊子一株一株给白兰瓜的花朵去雄,保证成功授粉。

“选育一个品种对一个农业科学家来说,是一件艰苦、长期的工作,要选定对的方向,一门心思做,一直做下去,方能取得科研成果。”马学军说,育种不同于其他的科学研究,要调研农民的生产情况,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培育出既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销量的种子。

“甜瓜品种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做个‘有心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常年收集种质资源。其次,选出好的甜瓜品种后,还要进行评比实验和生产示范(区域试验),整个选育周期长达近十年。”马学军说,程鸿博士是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农业科学家,他深深热爱土地,与农民打成一片,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产业兴旺是程鸿博士进行白兰瓜育种研究的不竭动力。

马学军告诉记者,程鸿博士每年3-8月都扑在地里,数十年如一日像农民一样辛勤劳作,对家人亏欠良多。也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程鸿才能心无旁骛做甜瓜分子育种研究,为擦亮兰州白兰瓜名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