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在共同探索中追寻艺术立场

高玮君,生于1972年6月,大学文化。

《荷塘月韵》

《敦煌舞韵》

《西施》

《持莲观海图》

《仕女图》

《君子之花》

《母亲爱莲》

■ 人物简介

文理民,生于1968年12月,文化与社会学研究生学历。

高玮君在省文史馆裱过多年的字画,因过手的名人字画众多,给她染上了工笔画的“瘾”。她每日的生活不画画不快,不学画不欢,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还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国画班。不仅如此,在之后的艺术人生中,她还因画结缘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文理民。

“2008年春天的故事,让我也上了她的‘客船’。”文理民告诉记者:“记得那是五月的一天,一家三口去五泉山公园游玩,我们先给孔子像鞠躬行礼,后出院门向东南儿童游乐园行。这时,几声布谷鸟叫把高玮君的眼球吸引过去了,孔子院东侧雨过天晴的那片竹林云雾弥漫,风景很好看。她迅速拿出照相机,左右开弓照了七八张,不由孩子哭说,径直往山下的照相馆走去。激动地她拿到满意的照片,一路跑进家里的画室,长挂四尺熟宣于墙、起笔勾稿、反复四五遍。期间,还删除了照片中不美的地方,加入了一对大熊猫的元素,辛苦七八天后着色烘染方得作品。”

辛苦归辛苦,但问题并不会因为她的辛苦就不出现。这幅作品中的竹林里,天上的浓雾不断向下笼罩,远处已经白茫茫,近处还不能分出前后层次;画面上方浓雾的虚白,下面深处的熊猫之黑重。浓雾怎么来表现,高玮君试了好多次都无法解决。

这时,站在一旁学过文学视野开阔的文理民突然想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的话:“道法自然”。

“我想雾是均匀的小水珠组成的,那么把白粉弄成雾状喷在画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果然不出他所料,高玮君按照丈夫所说将竹子进行充分晕染并稍加洗湿后,趁纸处于一定湿度,喷洒雾状白粉就到了浓雾。白粉喷到湿纸上会迅速晕开,所得的雾感温润,柔和而细腻,所得的效果符合近看时的雾感。那雾状白粉喷在竹竿上,得到一种青灰色,在雾的白色与熊猫的赭黑色对比中显出雅气之美。

文理民感慨地说:“在后来爱的生活长河中,我向她学工笔,慢慢懂得了画家要有‘饱满的创作激情’,要有‘精心构思,酝酿深邃的意境’,要‘反复的锤炼构图’,还要注意‘笔墨的运用和发展’,注意‘色调的处理’和‘明暗对比,加强虚实变化’,‘工笔与意笔相结合’,注意‘特技的运用’等。”

“在我们共同的探索中,也逐渐站稳了艺术立场。”文理民认为:“探索是艰苦寂寞的,没有探索便没有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建立在时代、生活、修养、真诚和超前的基础之上的,并引领人们逐步走向高层次。画家更要热爱人民,没有一个画家不愿意人人喜欢自己的作品。”

他说:“我们的创作心态本着平和和谐,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好,传统技法是我们的主要手段,在保持中国画精髓的同时,融进西画的造型手段,这一点在爱人的作品《母亲爱莲》中有体现。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空灵,构图时我们注意了整体的边缘,追求远效果,手段之一是计白当黑;在线条的表现上追求凝重而流畅,骨法用笔贯穿其中,两者统一得到理想的效果;在色彩的处理上尽量运用西洋画的色彩知识,随着赋彩的深入同时服从整体色调的安排。”

“过去,高玮君用爱把我带上她爱的工笔画‘客船’,这种事业爱情一体的美好感情在今天看来只是小爱。”交谈最后,文理民由衷地表示:“我要用艺术家的眼光让她和她的画笔催开艺术的大爱之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