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5日

中国月亮

□摄影 刘瑞祥

一位游子归乡时,拿出一块玉佩给我欣赏。他说,他旅居海外多年,庆幸这块玉佩相伴,常在圆月之夜,些许安慰。他叫它“月亮玉佩”,因为许多中秋文化,雕刻其上。确切说,是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地名,雕刻在上面,非常精制。我听了,拿过玉佩细细品味,感觉心绪如月一般,圆润深情,弥漫的意蕴之美,有风情如画的熏染,也有民俗风光的陶冶。

玉佩上的古诗句,字迹精致,细小入微,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月是故乡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还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这些诗文,脍炙人口,都是古人写月亮的千古绝唱,浸润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灵魂中,是中国人的“月亮歌谣”,让我们思乡有了归宿感,中秋有了眺望的方向。玉佩上,还刻有一句现代诗:“超越情感的月亮,在骨头是什么颜色?超出月亮的情感,在大地上是一片沧海桑田!”我看震撼了,中国古典诗文的月亮之美,是一种清丽忧伤,文化感伤,是语言营造的风花雪月,读之朗朗上口。情绪快乐着,令人无限向往,充满了人情渴望。而这句现代诗,我读到了乡情风光之外,还有生命的疼痛,自觉的新生,人性的大悟境界。

玉佩上,还雕有月亮亭、风月楼、祭月坛,画卷耐人寻味,精致生动。我想,中国古代,秋天祭月,那祭月仪式上,皇帝祈愿顺从天意,国泰民安。庶民也有祭月习俗,渴望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那祭月,在沧桑变化中,历久弥新,由最初的严肃变得轻松,由最早的僵化变得多情,由最先的单调变得丰富,于是就有了中秋节,年年往复,让人魂牵梦绕。

玉佩上,还刻有中秋赏月的10大名胜之地,有西湖的“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云南大理的“风花雪月”,还有台湾的“日月潭”、苏州的“石湖串月”、庐山的“月照松林”、崂山太清宫的“海月世界”、宜宾市的“三江口月色”。那些景点,未雕画卷,仅刻下了文字,就让我感觉到,那月亮的美妙境界,在中秋之夜,当空高照,风光无限。

那些地方,我去过的有杭州的月夜,“烟笼秋水月笼沙”,极其迷人。扬州之月,让我想象玉人吹箫,隐约缥缈,那古韵旧情,升腾美妙的心意,缭绕的芬芳。人在苏州,那月色的记忆里,是三面环水的亭内,正中高悬一面大镜,镜、月、水相映,煞是趣味,让人感觉时空迷惘,天地清辉。我在大理看“洱海月”,正值中秋夜,那儿的白族人,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海中的“金月亮”,年轻男女们,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还对歌赏月,赢取爱情和恋人。在宜宾,那儿是金沙江、岷江、长江的三水汇合处,每当江口风平浪静,江中一明一暗的双月辉映,乃罕见的水月奇观。在江边建有“双月楼”,登楼凭栏眺望,那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重峦叠嶂,江涛澎湃……看远山夜月,夜色朦胧中,品茗怀古,把酒临风,胜是天堂风光。

那位游子说,他是潮汕人,潮人在中秋拜月娘,已成习俗。他还说,潮汕民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那未婚女人拜月,重要的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女人的丈夫远隔重洋,为此也只有托月寄意,表达情深意长,以解相思之苦。我听了想,前些年,有近百万人在网上签名,要求“中秋申遗”,呼吁将这个古老的中华民俗,推向世界。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愿望,那对中秋持有的独特情感,祭月情结,浓郁强烈,有着深切的崇敬愿望。

那位游子,已经年逾古稀。他说,“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最能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所有的思念之情,莫过于他对中秋月亮的思念。因此,他专门请工艺大师,精制了这块玉佩,这是一块美丽的“中国的月亮”,让他在远隔重洋、异地他乡时,欣赏之后不觉孤单,没有了忧郁。尤其在中秋夜,能够让他情绪充沛,感受到乡情文化的似水流年,想起熟悉的故乡圆月,还有“秋风乍起”时的“万户捣衣声”。

□鲍安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