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8日

保安腰刀 柔情似水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因刀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声名远扬。

去甘肃旅游,走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出售保安腰刀的店铺,店内各种形状规格的保安腰刀琳琅满目。当地朋友告诉我,保安腰刀是甘肃保安族的传统工艺品,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其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

保安腰刀锋利无比,可以轻松剃发、剃须,本地居民所使用的宰羊剥皮的刀大都为保安族刀匠锻制。保安腰刀花色品种丰富,按刀柄、刀鞘、刀体的不同可分为什样锦、折花刀、铜龙刀、马头刀、珠算刀、鱼刀等。保安腰刀主要以什样锦、折花刀、波日季等单刀为主,但也有像鸳鸯刀、子母刀等类型的双刀。有的腰刀上还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图案,这是区别腰刀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在保安族民间,有许多关于保安腰刀的习俗,如“鸳鸯刀”是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表示彼此爱情忠贞不渝;“子母刀”是父母送给子女的成年礼物;“波日季”相传可以除妖斩魔,伸张正义;“什样锦”寓意长寿康宁,十全十美……

保安族打制金属器具的历史已有八百多年,受生活条件的影响,保安腰刀有自卫和商品的性质。保安腰刀的锻制工艺有炒铁、锻铸铁片、锻打钢片、加钢背铁、折花、整刀坯、淬火、抛光、煮刀、做刀把刀鞘等40多道工序。其锻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工匠介绍,以前没有机器,锻制全凭手工,打造一把保安腰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机器代替了部分手工,几天时间就可以打造一把锋利的保安腰刀了。

保安腰刀近二十个系列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算“折花刀”。小巧简洁,冷峻威严。刀体刚柔相济,弹性好,不易折断,刀膛上自然形成的奇特纹理如黄河流水般气象万千,刀刃坚硬锋利,刀鞘装饰精美。据了解,折花刀的刀身锻制工艺非常复杂,在加钢工序中前后一共要加入40多片钢片合并锻打,再将刀坯置入火炉中加热,等刀坯软化拧成麻花状后,再反复锻打才能制作完成。折花刀的制作工艺与元代西域的“米昔刀”相似。元末诗人张宪在诗中写道:“唐人宝刀夸大食, 于今利器称米昔。十年土涮松纹生, 戎王造时当月蚀。”

千锤百炼的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工匠们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相结合的产物,虽然看上去冰冷冷的,但其中亦不乏柔情与真诚。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艺自20世纪50年代失传,后经马生福、马自正、马志俊三位工匠潜心研究,反复试验,于2006年被成功复制,恢复了生产。如今,抡锤打刀虽不再是保安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文化底蕴深厚的保安腰刀已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收藏。保安腰刀产业也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胡 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