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3日

在艺术的土壤里深耕

——访艺术家马宏伟

马宏伟作品

马宏伟,甘肃甘谷人。字朴铁,号左刀客,斋号铁石斋、自乐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甘肃省金石篆刻研究院理事。其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篆刻》《书法导报》《书法通讯》等刊物。作品曾连续多年入展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篆刻艺术展,并获得优秀奖;作品入展2009年全国第六届篆刻展、2010年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2018年甘肃省第五届张芝奖书法篆刻展;作品连续多年荣获“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收藏工程”精英奖,并入展收藏。

在我省书画界,不乏有许多书画家秉承传承创新之举,他们悉心学习古人之精髓,钻研笔墨当随时代的要求,有许多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但这其中对书画印均有涉猎者却为数不多,马宏伟便是一位。近日,记者在书画展上结识了马宏伟,他的作品古朴雅致、苍劲老辣,赢得了业界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和赞赏。

马宏伟出生在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羲皇故里”甘谷,甘谷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乡间自古就有“揭不开锅也要挂一幅中堂”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氛围,使马宏伟从小生活在一种有着浓郁书画气息的环境中。上学期间,年少的他遍访县上诸位名家,求师学画习篆刻,为以后的书画篆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扎下了非常深厚的书画基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弱冠之年的马宏伟深感开阔眼界的必要,孤身来到金城学艺,后以出色的书画篆刻功底,被徐家良先生留在兰州职工书画院供职并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领悟到金石书画的内在联系,也由此观摩了许多篆刻家的作品,眼界大开。并有幸拜入陇上篆刻前辈骆石华先生门下,学习金石篆刻。从此便沉溺进去,不可自拔。

马宏伟说:“我自幼喜爱篆刻,篆刻有一种‘小中见大,方寸之间见乾坤’的妙趣。篆刻是我国文化艺术之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从技术上,‘篆刻’专指印面文字的设计和刻制,以刀代笔刻出篆文为主的造型来表现审美意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具体可概括为字法、章法、刀法三大要素。我以秦汉、古玺为宗,兼涉明清,表现的审美选择相契合,既有印之古意,又合视觉之新变。我的作品多以铁线、满白文为主攻方向。我认为学习篆刻者,对于临摹要下死功夫,我以陈巨来印为主要风格,取法元朱文印,可谓古趣盎然,刀法上以碎切刀为主要创作风格,起收笔甚见笔意,钱条要飘逸灵动,争取有异与其他刻家的发展方向。”

除了篆刻之外,马宏伟的国画也值得细品。记者看到,他的画作立意孤高、拟古而化,有着很高的艺术张力和审美基础,作品用笔排线、设色造境,皆在法理之中,又能在寻找中透露着让人震撼的意蕴。 记者翻看马宏伟的国画作品,其笔力雄健,灵动老辣,墨色含蓄丰富,自然天成,豁达脱俗。唐代张彦远有言:“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所以,每一幅国画本身就是传统哲学思想及艺术精神,在艺术实践上的必然结果,尤其以“笔墨”为要。马宏伟的国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用墨干湿得当,巧妙合理,使枯润相济,和谐统一。用墨之道,在他的笔下更具特色和独到。在部分作品中,他崇尚水墨,主张以墨代色,着色较为具象,表现近乎于自然景象的写实。如他的作品《溪山松韵》中画面处理上“近实远虚”,前景山石则以带有行草书意的笔法写出。与远景强烈的虚实对比,加上画面右下方的大块留白,使二维画面因之具有了较强的纵深感,给予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马宏伟说:“画家郭文涛对我的山水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他的引导下,我理解了黄宾虹笔墨淋漓、浑厚华滋的神韵。所以我在山水作品中常焦墨、浓墨、淡墨、破墨兼而施之。”马宏伟也擅长花鸟,尤喜荷花、牡丹、葡萄等。凡习画的人都知道花鸟易画,但最易流俗,而脱俗远尘的关键在于作者的修养,只有人格与画格结合,才能使清逸之气透于笔墨间,马宏伟尤其注意作品格调的高雅和自身人格的修养,所以他的花鸟作品,一枝一叶、一翎一羽都盎然成趣方志传情,尤其他画的荷花寓意所谓“风雨摧残,繁英秀萼不因之消歇”,这也正是马宏伟所追求的艺术志趣。

马宏伟在书法方面涉猎广泛,真草隶篆均可出手。每一幅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上承下启,相互呼应;线条坚挺,极富激情,字与周边气贯一体。看他行笔稳健而轻便,随时根据篇幅、字形大小做排字布局。作品单字结体沉稳,高低恰到好处,疏疏朗朗,使整幅作品和谐到位。尤其在他的篆书作品中,笔画圆润,藏头护尾,厚重沉着,力含其中。每个篆字均凝练劲挺,圆健美观。整幅字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无不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同样,马宏伟在印章篆刻中,也流露出他在书写篆书中的沉淀及钻研。从篆刻的角度来说,是创作者的思想以刻刀的形式展现在方寸之间。他的印章气韵相通,印章处处透漏出线条的美感,传神。他的篆刻作品其实也可以认为是篆书的升级,是他书法艺术一种新的升华,特别是对篆书的再次凝练,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篆刻作品中,铁线、汉印、齐派、鸟虫等均可呈现,刀法浑厚,疏密相间,精神横益,富有生趣的艺术感染力。印章的那种独有结构美,笔画或疏或密,单字位置巧妙,完美结合起来,给人的印象深刻。这样,就不难理解他近来书画中出现金石味,而篆刻的章法中有了书画布局的原因。

中国历代的文人都将诗书画印做为其提高人生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也是他们情感喧泄的一种手段。马宏伟说:“正因如此,书画印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各类,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魅力。也正如此,要求所有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必须是‘杂家’基础上的‘专家’,即有广博的知识和极高的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书画篆刻大家。”

2013年,马宏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除了能更加专心地专注艺术之外,也有慕名而来的大学生跟着他学习篆刻,他自豪地说:“有的学生学成之后已经自己成立工作室了。”

近年来,马宏伟又有幸拜入学界前辈、著名金石书画大家郑铁林、翟万益先生门下,两位先先观点为艺术的指导思想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他真正明白了“业精于思”而不是仅仅是勤;“顿司悟本无心外佛”,艺术也应如此;同时郑老“守恒应变”的至理名言为他的人生及艺术之路指明了方向,而“做人一定要一闻千悟,切不可千闻而不悟,顿悟之因才能有彻悟之果”的启发,对他犹如醍醐灌顶,使他明白了各种艺术门类之间与人生修养及其他知识的交融与联系,也使他领悟了古训“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真正内涵。 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他深刻领会了金石之功在印外的道理,所以他不断的加强印外修养。“艰难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马宏伟说:“一个人如果对他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无限热爱,他就一定能创造奇迹,成为这一行中的杰出者。”但马宏伟深知“守恒应变”的道理,所以他极重视“脱凡胎、换俗骨”的自我改造,不断重视艺术修养的提高,在艺术的土壤里深耕。

最近一年,马宏伟到杭州西泠印社童衍方书法篆刻班学习。他说:“学习确实让我收获不少。童衍方先生亲自为我们授课,让我了解到最为传统的篆刻理念,又学到了最新的篆刻方法,让我无论从理念和技法上都更加丰富了,我觉得篆刻是严肃的文字艺术,从事篆刻艺术的人,要永远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字、每一刀;要准确、恰当;要每字必查;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我希望自己继续在艺术的土壤里深耕,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且艺海无涯。既然走上了艺术之路,就走上了一条苦行之路,将艺术作为敲门砖是得不到艺术真谛的,要走艺术之路就一定得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一定得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要以终生为攀登艺术高峰而不断奋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