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1日

美的诗篇 爱的赞歌

——彭斯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赏析

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其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代表作品有《往昔的时光》(又名友谊地久天长)《两只狗》《一朵红红的玫瑰》《苏格兰人》《致拉布雷克书》等,除诗歌创作外,彭斯还收集整理大量的苏格兰民间歌谣,编辑出版了六卷本的《苏格兰音乐总汇》和八卷本的《原始的苏格兰歌曲选集》。

一朵红红的玫瑰

作者:罗伯特·彭斯

啊,我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初开;

啊,我爱人像一支乐曲,

它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漂亮,美丽的姑娘,

我爱你是那么深切;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融化!

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之流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让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亲爱的,

即使我们万里相隔。

《一朵红红的玫瑰》发表于1796年,是罗伯特 · 彭斯众多的爱情诗里最著名和激情澎湃的一首,全诗共分四个诗节。诗的第一小节,是诗人对爱人由衷的赞美,语言生动、欢愉且饱含深情。第二、三小节是整篇诗歌的精华,语言铿锵有力,情感高亢激昂,尤其是“大海干涸水流尽”和“岩石被太阳融化”两句,可以说是诗人匠心独具的神来之笔。

对于一部优美的诗歌而言,仅仅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其意象进行深层解读和品味,以感受诗歌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美。  《一朵红红的玫瑰》这首诗歌中的意象之美是许多其他爱情诗篇所无法比拟的,显示出诗人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在表现爱人的美丽时诗人以“六月初开的玫瑰’,来比喻自己的心上人,“玫瑰”这个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不仅象征着青春、美丽和爱情的绽放,同时还是诗人现实中对美的渴望在想象中所能飞抵的最高境界和所能勾勒的最完美的镜像。“六月”即初夏,“夏天”是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意象。夏天首先谱写了一种浓郁的火热氛围,是激情和梦想诞生的场所。而初夏就像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空气里微热的湿润,撩拨着人无尽的遐思。“红红的”一词运用更为传神,不仅突出了玫瑰的“芬芳”和“艳丽”,还将少女“婀娜多姿”的神韵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从而带动着全诗活起来,起了画龙点睛的神奇功效。接着,诗人以一种更为灵动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爱人的美,他巧妙用笔,把心上人比作“一支悦耳动听的乐曲”。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这里不是简单地刻画爱人声音的悦耳,而是取乐曲之悠扬、缠绵、婉转的特征,从动态的角度不仅描画了爱人袅娜的身姿和举手投足间飘溢的温柔,而且又借音乐对人灵魂的陶冶、净化和提升来比喻少女的美丽和爱情给诗人带来的极大的审美愉悦,其独到之处在于用比喻的同时渗人了通感手法,将爱人的形象立体化了,成为形体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奇特而极富美感的意象。诗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自己的爱人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具有美好的心灵,她是那样的清新脱俗,又是那样的善解人意,就像一段乐曲,甜美、悠扬,犹如天籁,让人忘却了所有的烦恼、痛苦和忧伤,于喧嚣的世俗生活中感受到一片宁静的天地。火红的玫瑰、迷人的花香、优美的旋律,诗人将这些美好生动的意象杂然纷呈在一起,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二诗节蕴含了“爱”和“美”的内在关联。从诗行里不难看出,诗人把激情的爱融进了对美的迷恋当中。“爱之深切”和“美之绚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爱和美模糊的界限里,在爱和美的交融里,诗人既愿分别拥有两者,又企盼两者浑然化为一体,沉醉其中而一生不醒,因此才会信誓旦旦“我会一直爱你”,“直到四海枯竭”。第三诗节首行重复了“四海枯竭”,第三行又重复了第二诗节里的“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这既是一种抒情上的连贯和加强,又体现了民谣郁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最后一节写到了别离。“别离”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主题之一。从古至今,“爱”和“别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多情自古伤别离”。虽然诗人把这次离别称为“小别”,但还是掩藏不住胸中的悲戚。第一诗节里“红红的”这个修饰词在诗的结尾才显出它真正的魅力: 无论多么鲜艳,玫瑰总会凋谢,但那抹曾经令心弦颤动的“红红的玫瑰”就像太阳永恒的照耀,在我们的视觉记忆里长久地滞留,在我们灵魂深处继续甜甜地微笑,歌唱,点缀记忆的芬芳。

纵览全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其实就是一支动听的歌谣。在这首诗中,彭斯将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地一览无余,他以“玫瑰”,“四海”,“太阳”、及“岩石”等自然景物来抒发对爱人的爱意,使诗歌呈现出瑰丽而深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着人们对爱的永恒的遥想。

□樊维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