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30日
上一篇        

趣忆“乒乒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时一种玻璃制作的儿童小玩具,大人、小孩都依了声音,形象地叫作“乒乒乓”;这玩意还有个名儿叫“娃哈哈”,可是似乎被人们淡忘了。

乒乒乓大体形状像葫芦,呈紫色,有个长长的把儿,把端的口儿便是吹奏的部位。声音靠的是底部薄薄的玻璃片振动,声量的大小和节奏,全凭吹奏者气息的运用和技巧。其实,无论水平多高,大体上发出的声音都是比较单调的“乒乓,乒乓”声,只不过声音的高低频率随着乒乒乓的个头大小不同而已。

大一点儿的乒乒乓有小碗口那么大,把儿有一拃长,相对,底部的玻璃就比较薄点。那些没经验的小伙伴气息太强,刚拿起来咕嘟一吹,“乓”地一声,底儿立时碎成了渣渣,只好干瞪眼,或者垂头丧气,掉下几滴眼泪。心里过不去的大人只好再买一只小一点的,虽然看起来小家子气一点,声音也没有大的响亮,但是稍微厚一点的底儿没有那么娇嫩,嘴上的劲即使再大一点,也不会一吹就破。

别看这么个简单的玩具,有些人却吹奏得特别有情趣,他们全能掌握住嘴唇上的气息,像吹奏笛子一样。他们不是单单靠着一股蛮劲,只凭嘴上的劲大,而是用嘴唇之间的一点“巧”劲开张闭合,如此,既不损耗气力,乒乒乓发出的声音显得特别丰富而多彩,像奏出一支支小曲子。

乒乒乓最兴时的日子是春节期间或者节假日。五泉路边左公柳下的摊点、白塔山下中山铁桥人行道两侧,不少担儿客挑着一嘟噜一嘟噜的乒乒乓。经验丰富的主人一阵拿着大号的,一阵又拿着小点的乒乒乓,吹得悦耳动听,特别欢实,诱惑着游览的大人和小孩。

记得兰园是最热闹的地方,一进大门,一片高高低低乒乒乓乓的声音,抑扬顿挫,像夏日高唱的蝉鸣,似秋天叽叽啾啾的蟋蟀,交织成一支交响曲,给节日平添了一份欢乐气氛。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黄河边城墙附近的北城壕,离兰园一步之遥,每次到那儿玩,总要买个乒乒乓吹。而和我同去的同院小朋友满子则望梅止渴。看他馋的那样,我只好让给他吹吹过过瘾。他爸是挑黄河水卖的“水客”,日子过得不宽展,哪有钱买那玩意?一次,他捡了别人扔在地上没底儿的乒乒乓玩,不小心被刀片一样锋利的玻璃片划破两手。晚上被老爸发现了,哪能瞒得过去?满子说谎不成,还噼里啪啦挨了一顿巴掌。看他两眼泪掉的可怜样,我再也不去买乒乒乓玩了。

小小的乒乒乓走进大街小巷,它的名声也进入了日常人们的语境,比如将那些身材单薄、弱不禁风的人称作“乒乒乓”;或将做工灵巧、易碎而不耐磕撞的家当也形容为“乒乒乓”。

乒乒乓精巧可爱,那紫的色彩在灰色的生活环境中独特别致,十分抢眼,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不少人家便用线绳栓挂在墙上或者摆在桌子上,营造家庭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儿童玩具越来越丰富多彩,乒乒乓这种影响孩子安全的玩意儿渐行渐远,逐渐淡出儿童的娱乐生活,仅仅成为一个时期美好的回忆……

□金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