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9日

车铭奋 艺术是我永恒的追求

《西风烈》之一

《西风烈》之二

《梵音远去》

《山 魂》

《秋草无香》

《青花韵》

《小 镇》

《故园斜阳》

《南山坡》

《北山又雪》

《日出东乡》

《意蕴西北》

《家在塬上系列》之一

《家在塬上系列》之二

“许多人不明白我们这些人固执的在忙碌什么,如此的忙碌又是为了什么,更多的人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些人存在的价值和我们所实践的意义,但我觉得人总是要有一点梦想。”车铭奋用直白的自述表达了他目前的心境,诚恳的语言流露出的是细腻的心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车铭奋是我省优秀的画家,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一届西部少数民族高研班的优秀学员。他在绘画门类中涉猎油画、水粉、水彩、丙烯等领域,内容涉及风景、静物、人物等方面,内容丰容,风格多样。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坚持绘画写生创作,他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很多西部城市建筑及风景题材的作品,场面壮观,视野开阔,让人看到就眼前一亮。这些创作成果多次在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为推动西部地区的文艺美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一个纯粹的画家是我永恒的追求,我为这个梦想而活着。” 车铭奋由衷地表示:“我清醒的知道自己在艺术上还是个门外汉,我的这些作品还很不成熟,会被人们不值得一看,或多年后风化在尘埃之中。但我坚信我的选择,我喜欢这种苦行僧般的跋涉,用平和的心态去作画,即使一无所获,也无怨无悔。”

他说:“若多年之后,有人拭去岁月落在我画布上的灰尘,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画,看到这一屋子的画,能从中体会到优雅,觉得快乐、忧伤,或被震撼,或被涤荡、被灼伤。如果是那样,我会很高兴,让人们能在这些画里想起一个爱美的人曾来到这个世上,这就够了。”

车铭奋没有受过正统的学院教育,但可以说,这既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不幸的是,他的绘画学习和实践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幸运的是,他的艺术气息中少了些许迂腐和禁锢。

“油画独特的语言和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以及无数先贤留下的放射着人类无穷智慧、博大思想、深邃哲理的精品力作吸引着我,深感欣慰的是,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我都未放弃过对它的痴迷,并逐步将这种痴爱变成一种常态。”车铭奋表示:“虽然在艺术创作中出现过一些偏离和许多困惑,但多年来一直初心未改。其实深究到底艺术本源和人的本质这都是一回事,最终都会落到真善美上,人性中闪烁的真善美也是艺术最高的境界与最大的情怀,艺术人性化、人性艺术化并使二者浑然天成是我最神往的为人为艺之境。”

“我有我的生活和经历,任何时候我的审美都摆脱不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他感慨地说:“但审美的层次是有高低的,我正努力探寻一种大美,或准确说正在探寻适合表现自我大美的路上。”

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杰出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此,车铭奋也是颇为感慨,他说:“后人解读第一境界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为人为艺都莫过于此,第三境界最不能轻易达到但却让人神望不已。”

车铭奋曾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会草原八省(区)水彩粉画高研班,在内蒙额济纳旗境内度过了一段写生的时光。那里的地表温度在34℃左右,他每天都是早上5时出去上午10时回来,下午16时出去晚上20时回来。一天写生下来虽然苦不堪言,但也收获满满。

“那时候,我发现内蒙的同学及对荒漠地貌熟悉和体验深刻的人画的都很好。反而,大多带着猎奇的眼光去画陌生地方的人,其作品品质都一般。”回忆这段经历,车铭奋也是感慨万千,正因为此,他告诫热爱写生的朋友们,多关注自己身边的风景,多在熟悉的地方找风景。

“美是无处不在,就看你怎么去呈现,没必要远涉他乡画那些与你个人情感体验无关或不深刻的假风景。更有甚者冒着酷暑画出的写生,反不如别人在家喝着茶听着音乐画出的有趣,岂不悲哉。”他说:“画的优劣在于画家审美情怀的大小,与眼前的风景,采用的工具都关系不大。”

有一年,车铭奋选择了西行,而目的地就选择了敦煌。

“首先是因为对远方的向往,在一个地方生活得太久,总想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看看。”他笑着说:“二是因为对敦煌的敬仰,且在那儿有一个‘朝圣敦煌’的全国展,我有一幅作品在展出。三是想去重温一下20多年前在学生时代曾经西去写生的点滴。虽然已是物是人非,但也算重走朝圣之路吧。四则当然是和同行的画友们在这期间能志趣相投。”

最终,他们随行的五人协商后决定自己驾车前行,也许是本着对自由的向往,也许是可以沿途画点作品。车行百余里,大家也是对这次西行之旅充满了种种期待。但没想到的是,车开到张掖西收费站时却突然坏了,哪怕是出行前的认真检修也没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随后,一行人只能选择夜宿张掖,在随遇而安中好好地感受了一番甘州美食和这座丝路重镇的风采。

“一顿美味的焖蒸饺子,使我们忘却了一天的风尘劳顿和车坏时带来的郁闷。”车铭奋一边回忆一边总结:“中国的城市大都特色不鲜明,无论你行走在哪里总是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马路或高或宽,楼高楼低或是人多人少而已。而在张掖市中心却有一处保存完整,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城楼,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我觉得,一个城市和地区留下的老建筑会使这块地方平添许多故事与温情。”他说:“环视这座鼓楼上古今名人题写的匾牌,情不自禁的会把你带到那春去秋来,丝路悠悠的无限遐想之中。特别是当夜色降临时又会为雄伟的古楼增添几分神秘与悲情。它不但迎送了无数南来北往的过客,也见证了丝绸古道岁月的沉浮与沧桑。”

实际上,车铭奋第一次去敦煌还是1995年的秋天。那时,他正在兰州教育学院读书,学校安排了一个多月的艺术实践,也是西去新疆。在返校的途中正好经过敦煌,于是便停留了一个多星期。

“那时,好像住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招待所,如果起的早的话,就能看到朝阳把整个鸣沙山照得一片金黄。”说到这里,车铭奋的心绪仿佛已经沉浸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在阳光下,那崖上众多已废弃的洞窟,似乎在一遍遍诉说这座历经千年的宝窟的兴衰与沧桑。我们在九层佛楼、三危山、鸣沙山完成了数十幅写生,清晰的记得一张九层楼的水粉写生还差点让一日本友人买走。”

当然,那时的车铭奋肯定也没有想到,多年后他以莫高窟为题材创作的《石窟遗韵》便入选了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从此也便开始了他自己在艺术上步履蹒跚的跋涉。而且,更在时光流转之后,为这次西行留下了思念的伏笔。

“莫高窟,凿发灵岩仞壁之上象征人类精神不息的诗史缓缓呈献,绽放着它的大美。”车铭奋感慨地说:“这座历径磨难的石窟用她的博大征服了更多的世人,揉去了他们眼中的风沙。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曾滋养了无数个朝圣者与追梦人,也点燃了他们的心灯。这是一段无论用多精彩的文字都难以详述的历史,这也是一个用多长的时间都不能讲不完的故事。”

■ 人物简介

车铭奋,藏族,1972年生于甘肃临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临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2010年10月水粉画《秋草无香》获甘肃省写生展一等奖,2013年11月水粉画《城市·风景》系列之一入选首届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2014年9月水粉画《梦·城市记忆》系列之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年12月水粉画《梦·城市记忆》系列之三获甘肃省美术作品大展一等奖,2015年8月油画《家在塬上系列之六》获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学术展优秀奖(最高奖),2017年9月油画《古格遗韵》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2017年12月获第八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