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7日
        

聚焦“六大板块”七里河区凝心聚力为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努力奋斗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兰州老街

百合谷

兰州奥体中心

兰州中心

罗九公路看七里河全景

黄河楼

项目调研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教育改革

乡村振兴

74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兰州万达城、环球港等一批城市地标性项目落地开工、城市生态越来越好、颜值越来越高......过去五年,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六大板块”空间布局和“八区建设”战略目标,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十四五”时期,该区将紧紧围绕兰州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12355”的发展思路,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等六大方面下功夫,为把七里河打造成现代化中心城区努力奋斗,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

回眸“十三五”

凝心聚力攀高峰 民生答卷“硕果累累”

综合实力在应对挑战中跨上新台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风险防控、国家减税降费、新冠疫情影响,积极研判形势,找准应对举措,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跨上500亿元台阶,2020年达到492.06亿元。人均GDP超过1.29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550元和21941元,实现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年均增速达到8.4%和8.8%,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时突破22亿元,2020年完成15.95亿元。全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趋稳向好发展。

重大项目在执着坚守中收获新成效。累计签约引进温商银滩综合体、华夏文化博览园、颐高数字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70个,引进到位资金536.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连续五年兰洽会签约数、投资额位居全市前列。组织实施重点项目79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0亿元,兰州万达城、兰州环球港、华润未来城等一批城市地标性项目落地开工,兰州中心、兰州老街、中天健广场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项目建成投运,七里河发展前景显现,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中显现新活力。坚持“精一、稳二、扩三”,经济发展韧性更强、动力更足、潜力更大。百合、精细特菜、设施农业、城郊休闲观光等特色优势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七里河区获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创建“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农业产业化更加高效,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3.3%。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上规入库,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长0.6%,实现止滑稳增。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西站商圈逆势崛起,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初步成型,总部企业达到14家、楼宇企业超过20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消费对三产的拉动作用明显,三产占GDP比重超过63.5%,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主要支柱。

脱贫攻坚在尽锐出战中取得新胜利。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资金10.56亿元,改造老旧房屋1283户,易地扶贫搬迁1655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6个, 建成农村公路118.9公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众住房、吃水、出行、看病、上学等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既拔穷根也谋长远,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多措并举,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85%以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大幅提升。现行标准下全区2009户74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新的重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城乡融合在关键突破中形成新格局。涵盖老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城市更新改造全面铺开,累计改造棚户区超1.8万户。新城区大滩、马滩、兰石片区项目全部开工,彭家坪片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西客站中央商务区、三滩“水岸新城”、彭家坪科技生态新城拔地而起。八里镇、西果园镇、黄峪镇总体规划获批,兰阿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黄峪恒大足球小镇项目开工建设。区域发展实现由单个项目重点突破向片区项目整体推进的历史性转变。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重点突破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面貌在集中攻坚中呈现新气象。大滩T088#道路、彭家坪T210#道路、马滩T188#和S183#道路、西客站T112#道路建成通车,武威路双洞子道路拓宽改造,城区南北方向路网不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投资1.05亿元,购置设施设备、完善基础配套、整治城市环境,全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暖不热”等群众长期反映问题得到解决,南出口、铁路沿线、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楼院整体面貌大幅改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颜值越来越高。

生态环境在综合治理中迎来新改善。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空气优良天数由“十二五”末的250天增加到321天,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黄河七里河段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尾菜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40%。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新改建城市小游园18个,新增造林2万亩、绿地75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72%。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在强化保障中达到新水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工伤、失业社会保险费率持续下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学前教育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50%和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71%。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七里河区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平安七里河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刑事案件和“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23%、65.4%、92.5%,全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率先在全市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政府建设在深化改革中得到新加强。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即将圆满收官,政府机构改革、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1万户,是“十二五”末的2.6倍。

2020年,七里河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精准施策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基本完成了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夺取了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果断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构建严密防控体系,采取超常规防控措施,全区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付出巨大努力,铸就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税费减免、贷款延期、金融支持等各项惠企政策,累计减税降费5.7亿元、延缓贷款2.1亿元、推荐放贷23.35亿元,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效促进了经济较快恢复性增长。坚持“人”“物”同防,常态化抓好企业、校园、医疗机构、“两站一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和检测消杀,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2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使用,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项目建设态势强劲。“五比五拼”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组建“一企一策一团队”22个,总投资1631亿元的96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呈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抢抓重大发展机遇, 扎实开展项目前期攻坚战,储备“十四五”规划项目175个,总投资达到1831亿元。灵活采取“屏对屏、不见面”推介和“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三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5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位列全市第一。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汽车、钢材、医药等传统商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丰泰里时尚街区项目完成供地,保利集团成功签约西北物资市场提升改造,小西坪医药产业园项目推进顺利。黄河楼灯光首秀闪耀黄河之滨,万达茂、简牍博物馆主体封顶,奥体中心体育场钢结构合龙,华夏文化博览园加快建设,石佛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年引进芙瑞商务港等总部企业5家,全区楼宇企业达到2065家,成为全区产业升级新的增长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年新增设施农业500亩、林果1600亩、中药材1200亩,百合电商销售额达到1.2亿元。

——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坚持以产业促脱贫、以发展促振兴,补短板、促就业、重造血,制定出台奖补扶持办法,财政列支2000万元,奖励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带动就业,全区省市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民合作社达到328家、家庭农场达到172家,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清零与挂牌督战、“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等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一鼓作气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整改落实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持续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精细管控低空面源污染,改造锅炉4台、小火炉2320台,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7.7%。完成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改造工程、七里河洪道生态治理工程、黄峪沟流域和石板山村污水收集工程,黄河七里河段水质全部达标。强化土壤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实施南绕城高速、宝兰客专等沿线面山景观绿化和植树造林,新增造林面积3120亩。

——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实施长征机械厂等5个棚户区改造,改造户数3229户。完成老旧楼院改造14个、老旧住宅节能改造5万平方米、供热管网改造7.98公里,加装电梯50部,新改建旅游厕所7座。中车拾光公园建成开园。综合运用“数字城管”、马路办公等开展常态化机动巡查管理,建成区存量违法建设五年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精致建设落微、落小、落到实处,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严格落实惠企稳企和就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25万元,帮助4656名失业人员、218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启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成功签约西北师大万达附属学校,开工建设西北师大附中兰石分校。建成16家虚拟养老服务中心,构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11大类75项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扎实开展危化、建筑、消防、道路交通、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七里河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同时,审计、机关事务、供销、项目评审、公共资源交易、妇女儿童、慈善等事业也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关口和全区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七里河区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受城区老工业区企业出城入园、城市更新改造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接续产业培育还未成型,经济发展支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新型经营主体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老城区基础设施更新滞后,新片区基础配套推进缓慢,停车难、出行堵、街面乱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盼还存有差距;营商环境、干部作风、实干精神、能力素质与新时代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对这些困难和不足,七里河区将认真分析、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展望“十四五”

砥砺前行再出发 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

“十四五”时期,是七里河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该区将紧紧围绕兰州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12355”的发展思路,努力把七里河打造成现代化中心城区。通过五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力争总量达到6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生态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一心一线五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功能布局更加完善,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成型;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充满活力,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生态共建、园区合作、人才培养、产业对接等方面初见成效;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市级要求,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22%,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实现同步,公共文化设施、“十五分钟生活圈”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民主法制制度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021年,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引进、建设,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继续深挖和谋划论证一批含金量高、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全区项目储备动态保持在1500亿元以上。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产业基金等支持,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有资金支持、有循环接续、有梯次跟进。

主动对接引进项目。开展产业链提升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关联配套和行业龙头企业、税源型项目,开展节会招商、精准招商,积极推进增链、补链、强链,加速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动能,形成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向我区流动的洼地效应,力争全年引进到位资金210亿元以上。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全力做好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全力保障推进项目。继续推行项目团队化管理模式,加大跟踪服务和协调推进力度,积极化解征地拆迁、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制约因素。积极推进中海铂悦国际社区等新建项目手续办理。加快省市列棚户区改造项目、兰州万达城、兰州环球港、华润未来城、保利大都会等项目遗留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中兰客专、G309线改建工程、南出口交通疏解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协调服务工作。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融资筹资等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促进商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兰州环球港、温商银滩综合体、鸿森商业广场项目建设,力保颐高数字产业园、丰泰里时尚街区、华润万象汇开工建设,推进苏宁电商产业园、小西坪医药产业园落地建设。协调推进西客站南广场建设,加快机车厂原址开发进程,力促兰石豪布斯卡已建成商务楼宇招商运营。打造以兰州中心、中天健广场和兰州老街为重点的“夜经济”商圈。继续提升改造建兰路商业步行街、小西湖义乌商贸城,促进便民服务类商业提档升级。挖掘和引领在线新经济,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支持零售、餐饮、农产品、医疗健康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加快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与甘肃文旅集团合作,实质性推进石佛沟景区全业态开发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确保铁冶沟、大沟景区道路建成使用。推进四库书院、沈家岭战场遗址保护、七里河河道景观项目,加快万达茂、奥体中心、简牍博物馆、华夏文化博览园建设,建成马滩南河公园,确保黄河楼、兰州老街整体运营。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有序推进马嵬驿兰州老家项目。

推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振兴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兰州海红技术智能产品研发应用、黄河嘉酿20万吨啤酒生产线、兰州市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兰州汶河新产品孵化中心,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推进主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和“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兰州理工大科技产业园、甘肃万华金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补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发展壮大特色扶贫产业,精准落实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措施,鼓励支持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带动低收入群体稳岗就业。着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帮扶模式,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首要任务,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康养休闲、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设施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加快西果园镇精细特菜生产基地、花卉产业园建设,新建魏岭特色林果4000亩,打造阿干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探索推动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乡村振兴,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深化“互联网+农业”,建成兰州百合电子交易中心,力争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1.7亿元以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摆在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推进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青岗至圈滩道路改建工程,开展“平安村口”和“千灯万带”建设,加快建成优化快速通达的城乡交通路网。全面完成西果园、彭家坪水源地置换工程,严格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和水质达标。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把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作为提升村容村貌关键环节,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力争阿干马泉农村垃圾填埋场、八里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成阿干镇、魏岭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绿化村、贾家山村、袁家湾村等14个村庄规划编制,确保全区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35%以上。加快兰阿公路拓宽改造建设,抓紧岘口子、烂泥沟避险安置点建设,积极推动水磨沟流域整体开发。推进龚湖公路拓宽改造,加快黄峪恒大足球小镇建设。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载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不断提升承载中心城区的能力和实力。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大滩、西坪、彭家坪、石家地安置点建设。积极推进崔家崖、秀川片区城市更新和综合开发。加快土门墩片区兰海商贸城、宏业绒毛厂、宏建家属院棚户区改造,推进肉联厂和兰通厂原址开发建设。推进西站片区整体改造。启动晏家坪片区棚户区改造。谋划实施华林坪、文化宫、磨沟沿街区整体改造。坚持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加装老旧小区电梯50部,完成老旧楼院改造62处、老旧住宅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老旧供热管网改造6公里。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开工建设崔家大滩110KV变电站,推进崔家大滩地下综合管廊和奥体中心周边道路建设。积极推进S186#、B184#(二期)等4条道路建设,全面完成马滩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保马滩S185#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兰石CBD地下综合管廊和周边区域7条市政道路及设施建设,力争职工市场S136#道路建成通车,分流西津路南北向交通压力。加快彭家坪S207#、S208#等4条道路建设。进一步补齐肉菜市场、停车泊位等城市配套短板,新改建肉菜市场、生鲜超市2个,新增停车泊位800个,完成剩余35条主次干道线缆入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数字城管”应用,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坚持精细管理与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便利,让城市展现出更多发展活力和温度。引导“居民业主、社区楼院长、网格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三不管”楼院管理,促进环境卫生定时保洁、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行,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人防+技防”,精准“治源、控车、抑尘、禁烧、减煤”,力争空气优良达标率达到84%。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马滩南河道自然生态整治,实施大金沟、石炭子沟河洪道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土壤环境监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强化废旧农膜、尾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成世茂云煦园社区公园,新改建柳家营等小游园5处,新增造林3000亩、绿地104亩。严格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全力增进人民福祉,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使人人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优先促进创业就业。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全面推广“民生就业三六零”服务模式,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深入对接市场需求,精准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实现快速就近转移和高效对外输转,年内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4.3亿元以上。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常态化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高快速处置和精准管控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异地搬迁项目。继续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佛慈红枫岭国际健康城建设,确保市老年公寓西站分部、市第二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建成使用。健全覆盖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让群众实现由“忧居”到“有居”。

切实扩大教育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以“资源整合、集团带动、质量提升、试点先行”为思路,制定集团化办学管理办法,促进集团学校特色发展。持续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实施校外实践基地多元化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探索民办幼儿园公益性发展路径,努力形成教育集团全域覆盖、城乡深度融合、实践基地支撑、办学品质显著提高的良好格局,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建成晏家坪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推进光启教育集团办园进程,新增幼儿学位1400个。完成八十六中学等3所中小学教学楼建设,开工新建兰州市东郊学校华润分校、西北师大万达附属学校等4所配建中小学。创新建设模式,启动实施马滩九年一贯制学校、民乐路小学等7所基础教育学校新建项目建设,推动三年新增学位20000个。深入培养“三名”人才,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七里河体育场、彭家坪都市文化休闲公园东区建设。推进“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中心、乡村舞台服务功能,加强健身长廊、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建设,确保群众基本文化体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精心组织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举办好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持续强化社会治理。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网上信访”,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农环烟、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一体化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高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认真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推进各项改革走深走实,有效破解瓶颈制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深化乡镇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指导乡镇街道做好赋权事项承接工作,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多途径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和再造政务服务流程,促进服务效率与审批质量双提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办理、同标准办理。拓展提升“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能效,优化“一门办理”“一窗办理”“一次办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多

地跑、折返跑”问题,打造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服务更优的政务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和“千企调研纾困”行动,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大力推行企业“不来即享”服务,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支持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使命并重。区政府将强化政治担当,依法履行职责,全力推进落实,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不断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持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三是提升施政本领。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和工作责任分解落实机制,大力倡导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干精神,对确定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一抓到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四是持续正风肃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工作、取信于民。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踔厉奋发踏上新征程,踵事增华展现新作为。五年回眸,历史长河终将留下奋斗者的足迹和功勋。五年待启,未来已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将带领全区人民勠力同心,携手共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有关词语解释

【六大板块】指西客站中央商务区经济板块、三滩文化商贸经济板块、彭家坪科技生态经济板块、阿干八里镇生态旅游经济板块、西果园仓储物流经济板块、黄峪扶贫开发综合经济板块。

【八区建设】指现代都市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融合聚集区、百合知名品牌示范区、城市空间再造新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创业创新工作引领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区。

【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两抢一盗】指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五比五拼】指比质量、拼发展理念,比体量、拼发展格局,比总量、拼发展后劲,比贡献、拼发展效益,比服务、拼发展环境。

【3+1冲刺清零】指脱贫攻坚要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有保障四项指标性任务。

【5+1专项提升行动】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村组道路建设、易地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单位帮扶及兜底保障提升行动。

【12355】指聚焦一个中心(即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两个高地(即商贸服务创新高地、生态文化旅游高地),推动三个乡村振兴带(即黄峪城乡融合振兴发展带、西果园三产融合振兴发展带、水磨沟生态旅游振兴发展带),培育五大空间增长极(即西客站中央商务区增长极、三滩文体商旅综合增长极、彭家坪智慧科技增长极、石佛沟生态旅游增长极、小西湖文化旅游增长极),构建五大产业动能体系(即商贸服务、文体旅游、数据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

【一心一线五片区】“一心”指现代商业新中心;“一线”指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线;“五片区”指打造总部经济引领片区、智慧科技示范片区、商贸服务拓展片区、乡村振兴特色片区、文化旅游活力片区。

【四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PPP】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

【三不管楼院】指无专业化物业企业管理、无建设主体单位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管理的楼院。

【民生就业三六零】“三”即实现对有培训意愿者100%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100%援助、对零就业家庭100%消除;“六”即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职业培训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失业预警机制、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就业服务管理考核机制;“零”是指就业服务达到“零盲点、全覆盖”。

【食药农环烟】指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烟草。

【三变】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四办四清单】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办理事项按照“即收即办、当日办结、限时办结、代办服务”四个类别制定清单。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