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2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不断擦亮美丽兰州发展绿色底色

黄河画卷 张一婷 摄

兰州植物园 张 耘 摄

榆中马啣山生态恢复人工落叶松林 陈旭东 摄

福星林·榆中县贡井林场荒山绿化 陈旭东 摄

园丁 王晓华 摄

最美赛道 丁 凯 摄

皋兰县温性草原

三月的金城,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全国第43个植树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重要指示,全市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信心决心,更加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重点,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开创美丽兰州绿色发展新局面的伟大征程中来。

回顾过去

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林草园林系统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和生态环保两大基础性底线性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领域改革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守正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有力推动全市国土绿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而这,也是“十三五”全市林草园林事业发展的精彩收官,更是“十三五”全市上下拼搏奋斗的集中缩影。

五年来,我们坚持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力构筑区域生态屏障。按照“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方针,因地制宜、分区实施,稳步推进天保工程、三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林草重点工程,争取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一道一路”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不断扩大林草生态资源总量,努力打造区域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营造林68.85万亩(人工造林45.05万亩,封山育林23.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0.3万亩),超出58万亩目标任务19%,建成生态村镇341个(重点村76个、生态村259个、生态镇6个),其中什川镇上车村、马坡乡旧庄沟村、彭家坪镇石板山村、花庄镇湟兴村、龙泉寺镇河西村5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预计森林面积达到287.39万亩、森林蓄积量43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5%。完成沙化草地治理(退牧还草)3.8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19.9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26%,较2015年增加3.75个百分点。特别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兰州市项目),作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典范,接受了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的专程观摩,得到评价“伟大的中国人民了不起!”,省委主要领导更是誉之为“陇上塞罕坝”。市林业局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78—2018)先进集体”以及“全省绿化模范单位”“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先进集体”,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获评“2015—2019年全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同步涌现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78—2018)先进个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先进个人”“全省绿化奖章”获得者及“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等一批绿色先进楷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补齐短板,精心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品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紧紧围绕群众“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需要,通过拆墙透绿、街角营绿、场站增绿、社区补绿、滨水映绿、立体植绿等方式,高质量打造生态区、绿带、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相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公园绿地建设上,改造提升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兰州植物园、银滩湿地公园等重点公园,加快推进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西固金城公园二期、榆中生态创新城面山景观提质增效、兰山面山花海景观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兰州植物园二期东扩、湟水河城郊公园、红古恐龙地质公园项目,拓建改造“三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87处,新增改造城市绿地562.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7868.46公顷,绿地率35.43%,绿化覆盖率39.81%。道路绿化上,优化美化城市绿色廊道,提升改造300多条城市道路景观,补植行道树16万多株、花灌木170万株、野花组合40万平米,摆放梯形花箱12万个、灯杆花箱1400个、绿雕60座、盆花1500万盆,尤其是针对立交、天桥、栅栏及河堤、护坡、建筑立面等特殊空间,广泛种植爬藤攀援植物,探索实施立体绿化42.3公顷。庭院绿化上,先后创建花园式单位(小区)45个、园林化单位(小区)62个、绿化达标单位(小区)84个。园艺花事活动紧锣密鼓,按时举办年度兰州植物园国庆菊花展、“百万鲜花靓金城”活动,精心举办全市新优园林花卉品种展示会、“精致兰州·魅力五泉”花卉艺术展,主动承办全省园艺插花技能大赛,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和花卉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展品大赛、西部六省区园林信息网会、敦煌文博会等活动,获得各类奖项101个,充分展示了美丽兰州生态名片。

五年来,我们坚持打防并举分类施策,坚决维护绿色生态资源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施策,持续推进林草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各类灾害应急和森林草原防火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未发生森林草原重特大火灾和大面积鼠兔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全部达标。重点构建三个方面的管控体系:一是监控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天上无人机,空中各类遥感监控设备,地面2438名护林员、559名草管员为主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护网络,及时掌握区域绿色生态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特别是管护人员分片包干、网格巡查,在灾情高发时期、林区草原关键节点设卡值守、堵源截流,有效遏制各类森林草原灾情疫情发生、蔓延。二是制度体系,印发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草原防火令等相关规定,修订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以及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破坏事故等3项应急预案,先后开展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绿卫”“绿盾”以及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20余次,累计立案查处229起,不断完善林草园林防灾减灾治理体系,持续增强制度治理能力。三是预防体系,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拉网式排查林地草原及其相邻周围火灾风险隐患,存在问题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初步建立森林草原火灾隐患防控长效机制;针对林木草原病虫害、鼠兔害在我市的发生分布,认真调查研究发生规律,摸排发生区域,预测发生程度,精准施策、分类防治,依托全国林木种苗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源头防治,采用生物天敌等无公害技术的绿色防治方案,不断提高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科学化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富民建管惠民,持续释放林草发展绿色红利。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发展生态产业、加大生态补偿、实施生态工程等措施,持续释放林业草原发展绿色红利,逐步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体。壮大绿色富民产业,新增经济林3.45万亩,总面积达到14.5万亩,年产值10.35亿元(2019年产值),建成永登县龙泉寺镇山楂和大同镇樱桃、皋兰县什川镇软儿梨、榆中县和平镇核桃四个产业基地;种苗花卉经营户达到217家,面积2万亩,年产值4亿元,形成平安镇、三角城、苦水镇三个种苗产业带;制定印发《兰州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104个,新认定家庭林场73家,扶持发展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81个,林下经济年产值达3亿元,市林业局获评“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950人次,发放工资1831.48万元;选聘5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天保工程建设,发放工资317.88万元,选聘214名参与重点公益林管护,发放工资185.17万元。吸纳群众参与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累计近4万人(次)农民参与营造林、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获得劳务收入2亿元,人均5000元,特别是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帮助群众增收1.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257户、3117万元。

展望未来

科学勾勒林业草原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美丽蓝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三个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总体上处于自身比较优势的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更需主动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林草园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出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城市增绿的重点,逐步解决林业草原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定生态系统,提升生态功能,丰富生态产品供给,为打造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兰州奠定良好基础。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第一,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方面实现新跨越。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加强榆中生态创新城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乡村、通道绿化,推进退化草原治理、退化草原鼠虫害防治和沙化草地治理,完成林草生态修复30万亩以上。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建成区抽疏增绿、城市主题公园建设和主次干道绿化升级、“三小”绿地拓建改造、绿化先进单位(小区)创建、立体绿化推广等,重点打造兰州动物园易地搬迁项目生态产业圈,争取启动兰州植物园二期扩建项目,完成新增改造城市绿地400公顷。

第二,在牢牢守住红绿蓝资源保护底线方面实现新跨越。建立推行林长制,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禁牧与草畜平衡监管制度以及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森林草原网格化管护体系,加强预防、扑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开展“绿卫”“绿盾”、森林督查、卫片执法以及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违法行为。

第三,在不断提供多样化优质生态产品方面实现新跨越。推进低效经济林提升改造,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提高经济收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持发展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体系,发展森林休闲度假、体验运动、科普教育、疗养康养等朝阳产业。加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苗木基地建设,增强优质种苗生产供给能力。关心帮助鲜切花、盆花、盆栽植物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引导产品上线上平台,拓展国际国内“双循环”销售渠道。启动林业碳汇造林项目,争取在国际市场达成交易,积极提振造林绿化工作信心。

第四,在持续增强软硬件基础保障能力方面实现新跨越。全面深化生态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成果应用和转化。完善激励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交流,主动吸纳全社会创新资源。加大优质林草品种引种、驯化和推广力度,建成一批种子园、采穗园和繁育基地。完善林区草原基础设施,推行基层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造国有林场管护站点13个,新修林区巡护道路912公里、改造640公里,布局建设1个森林生态监测研究站、12个重点生态区监测站和25个典型植被(功能)类型观测样地。

脚踏实地

不断擦亮美丽兰州发展绿色底色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爬山涉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民义务植树”启动40周年,也是开启新时代林草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工作总的要求是: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深化林草园林事业改革,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擦亮美丽兰州发展绿色底色,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打造精致兰州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一)坚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强化林草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一是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国家和省上安排部署,印发实施我市《关于建立和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护制度。持续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即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及草原植被盖度指标考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林草资源保护。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更新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数据库,开展森林草原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推进森林保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科学规范管理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研究制定湿地公园管理、重要湿地管理、湿地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加强林地、草原、绿地、湿地征占用管理,严肃查处非法占用行为。积极主动汇报国家和省上主管部门,争取项目争取指标,支持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落实“四个管好、四个严禁”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加大巡护力度,做好岩羊小反刍兽医疫情、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加强非食用性野生动物审批监管,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从业机构的管理。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保护,培育壮大濒危动植物野生种群。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来动物物种调查,全面完成市域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成果。结合“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二)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全面落实生态修复任务。在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上,坚持以水定林,以地定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完成林草生态修复5万亩(三北工程人工造林2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3万亩)。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纪念活动,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在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行动上,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开展天保工程二期评估和市级自查。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推动天然林质量持续提高、功能稳步增强。提升林草工程建设水平,因地制宜,统筹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植被恢复、低效林分改造以及森林抚育等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在打造精致园林行动上,建成开放兰州新动物园,继续提升五泉山公园、兰州植物园绿地景观效果,新建改建小游园22个,新增改造城市绿地80公顷以上。认真做好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甘肃园建设,持续举办兰州植物园国庆菊花展,积极参加西部六省区中心城市园林科技信息网会,加强古树名木立法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内涵。

(三)坚持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服务支撑保障能力。一是提升林草改革创新能力。加强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加快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提升规划资金支持能力。印发实施《兰州市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快资金支付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做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三是提升林草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摸清全市底数,查明防灾抗灾能力,客观评估各区县及重点区域风险水平,为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权威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靠实森林草原防火职责,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防范,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确保将火灾隐患打早、打小、打了。争取实施一批森林草原防火项目,提升防灭火能力。推进“防火码”应用,开展线上线下督查。加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草原鼠虫害防控,稳步推进监测预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提升科学防治能力。四是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推进林草生态产品品牌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林业碳汇造林项目争取在国际市场达成交易,力争完成年受益100万元。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生态护林员等生态扶贫政策延续,保持帮扶工作力量相对稳定,助力贫困地区实现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