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脱贫攻坚是兰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方略,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在脱贫攻坚倒计时的最后关键阶段,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心无旁骛抓扶贫,求真务实促脱贫。2020年必须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冲刺清零目标,在最后的两个月内确保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并给出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对于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气质,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形成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和谐统一,支撑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新时期,我们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文化建设的意义尤为凸显、更加重要。全会为我们给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中华民族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不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做到举旗帜、聚民心。

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合格公民的重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我们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核心力量,全面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规划《建议》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更明确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强调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没有丰富多彩、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在新时代,我们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要格外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方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全会为现代文化为业体系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未来我们要在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使其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化强国建设,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发达的民族之一,五千年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离开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为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我们既不是全盘继承,也不能全部抛弃,而是要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矛盾和新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我们要结合发展要求和实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和发展,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只有坚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地向前发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才能使中国人民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兰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市社科联主席 曾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