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

从特困扶贫县到“兰州城市副中心”

“四园一基地”带动榆中大发展

辉煌“十三五”展望新未来

榆中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也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辖20个乡镇,268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含兰州高新区托管的定远、连搭2个镇30个村),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61万人。县域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耕地105.74万亩。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4个,贫困人口22308户84152人。2014年至2019年,累计减贫21293户81096人,剩余未脱贫人口1015户3056人,贫困发生率从21.3%下降到0.76%,114个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2019年4月28日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准,榆中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71亿元,同比增长9.6%;地区性财政收入达13.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3亿元,同口径增长14.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28亿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89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5元,同比增长10%。

决战脱贫攻坚:

时间上加快 措施上加码 工作上加劲

产业扶贫成为榆中县脱贫“顶梁柱”

十三五期间,榆中县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道路建设有序组织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在产业扶贫方面,榆中县牢牢把握“高原夏菜提品质、设施农业扩规模、畜牧产业创品牌、产品供给保有效、加工销售增效益”的发展方向,成功培育打造了以“牛羊菜薯药”五大扶贫特色支柱产业为主、“五小”产业为辅的产业扶贫体系。2020年,全县种植高原夏菜33.3万亩、中药材11.5万亩、百合5.6万亩,动物饲养量突破260万头只,播种粮食面积44.7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累计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4亿元,村集体发展资金1.3亿元,共带动15343户、58651人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全县114个贫困村全部培育了主导产业、实现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生态扶贫留得绿水青山

脱贫攻坚以来,榆中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落实林草地管护,提供生态就业岗位,截至目前,榆中县各类护林员818名,全部为建档立卡人员,年人均收入8000元。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拓宽生态致富渠道。2015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实施退耕还林14.15万亩,涉及14个乡镇、70个行政村、7067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82户8140人。截至目前,兑现农户补助9398.678万元、种苗造林费3056.1万元。公益林生态补偿,绿水青山惠及民生。榆中县现有公益林补偿48.28万亩,涉及20个乡镇,1个造林单位(车道岭林场),惠及农户3.2万户。2015至2017年到位“天保”、公益林补偿资金1673万元,户均收益452.2元。

教育扶贫绝不让一个娃娃辍学

榆中县始终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的教育扶贫指导思想,紧扣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性扶贫定位,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目前,全县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辍学率为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6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2%,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持续达标。脱贫攻坚阶段,共发放各类资助补助资金近6亿元,共发放乡村教师补助5700多万元,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稳定壮大乡村教师队伍。投资近3亿元用于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齐率均达100%,兰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率达到100%。

城乡交通砖路铺到了家门口

十三五以来,榆中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指示精神,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共投资15.1亿元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维修改造国省干线1867公里,县乡道84公里,村道635公里,改造危桥18座427延米,实施1343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榆中城乡公交一体化改制工作,先后投放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26辆,建设3处充电场站及28个充电桩,开通9条城际公交和23条城乡公交线路,同时为打通榆中县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开通5条微公交线路,与开通的城乡公交形成互补互赢的公交体系。建设“通村村”服务平台,先期试点建设了客货运综合服务县级调度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50个,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强县带动榆中大发展:

“进位赶超、加速崛起、转型升级”

优化投资环境项目纷至沓来

十三五以来,从棚户区改造到田园综合体,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加工,从文化旅游到物流仓储……榆中县宛如一个“大工地”,始终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一个个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一个个新项目又拔地而起。

榆中作为兰州的东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和区位优势,自然环境资源及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榆中县经济合作服务局局长杨兵玉说,园区是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是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榆中县提出“四园一基地”(文创印刷产业园、新材料电池产业园、安防产业园、家居建材园、物联网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承载平台。

近两年来,榆中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24届兰洽会省市专场签约项目12个,已建成和开工的项目有9个;第25届兰洽会省市专场签约项目15个,已建成和开工11个。

高效农业发展蓬勃

目前,榆中县已有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特色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依托李家庄栖云田园综合体、康源现代农业示范园、詹家营农业示范园等一大批农业示范园的快速发展。完成了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成了6个乡镇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基地。组建高原夏菜等九大产业联盟,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农业经营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现代工业逐成规模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十三五期间,榆中县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借助卧龙川工业园便捷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卧龙川现代家居产业园和机械制造基地。积极对接储备陇萃堂营养健康产业园、甘肃普禾医药枸杞系列健康养生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高原艾草生产线建设等项目,为后期卧龙川食品药品产业园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建中的甘肃建投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将建成为与兰州新区、天水三大装配式实体产业为支撑,集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培训、BIM设计、新型建材生产及物流配送、运行维护、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综合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培育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建筑产业集群基地。

生态创新城:

是我市发展“一心两翼”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四五”期间我省打造城市精品的重要尝试。是兰州城市发展“一心两翼”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已经成为继兰州新区之后,甘肃又一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科技创新的战略新高地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榆中生态创新城形成了山环水润、风清城秀的“四山、五水、两廊、三楔、多园”的空间格局。“四山”:即北山、青龙岭、白虎山、兴隆山四座生态屏障;“五水”:即宛川河、南河、夹沟河、徐家峡河、龛谷河五条生态水系;“两廊”:即夹沟河、南河生态廊道;“三楔”:即白虎山与青龙岭之间的三条楔形绿带;“多园”:即结合山、水、廊、楔建设的各级各类公园。同时实施“南增绿、西造园、东控廊、北复景”的多种山体保育措施。将兴隆山、白虎山、青龙岭、北山打造成为集生态保护和游览休憩于一体的山地自然保护系统,建设“郊野公园、滨水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五级全域公园体系,塑造新型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特色。

近年来,榆中县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榆中生态创新城在生态治理、水系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推进的原则。在区域路网管廊建设方面,先期建设区域主次干道15条(7主8次);在安置保障房建设方面,生态创新城周前村安置点(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在绿化美化方面,面山绿植、景观带打造工程已启动。生态创新城还围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核心示范区市政工程、国科大兰州学院、兰大榆中校区附属学校、兰州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兰州生态创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加强与央企、省企以及金融机构的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为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截至目前,榆中生态创新城共谋划凝练项目167个,总投资1157.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6个,总投资2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亿元;2020年新开工项目50个,总投资528亿元,年度计划122.4亿元;谋划项目91项(其中2021年拟实施49个,2022年拟实施42个),总投资410.6亿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